淮阳区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年产30万件,成中原民俗文化名片

周口新闻网 阅读:26 2025-08-31 22:22:38 评论:0
淮阳区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年产30万件,成中原民俗文化名片

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的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,近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成为了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的亮丽名片。这个工坊不仅年产30万件泥泥狗工艺品,更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
淮阳“泥泥狗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它以狗为原型,通过夸张、变形的手法,将狗的形象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。在民间传说中,泥泥狗是驱邪避凶、保佑平安的吉祥物。在淮阳地区,每逢佳节庆典,人们都会制作或购买泥泥狗来装饰家居,祈求好运。

淮阳区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成立于2010年,由当地民间艺术家杨金生创办。工坊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,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。在这里,传承人杨金生带领着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,将古老的泥泥狗制作技艺发扬光大。

走进工坊,一股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扑面而来。工匠们正在忙碌着,或捏制、或雕刻、或上色,将一个个泥泥狗作品从泥土中唤醒。这些作品形态各异,有的憨态可掬,有的威猛凶猛,有的充满童趣,有的寓意吉祥。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工匠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

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泥泥狗,让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。”杨金生说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工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首先,工坊定期举办培训班,免费传授泥泥狗制作技艺,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。其次,工坊与学校合作,将泥泥狗制作技艺纳入课程体系,让青少年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。此外,工坊还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和比赛,提高泥泥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如今,淮阳区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年产30万件泥泥狗工艺品,产品远销全国各地,甚至出口到海外。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,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,淮阳区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将民间艺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,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泥泥狗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原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,也为推动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展望未来,淮阳区“泥泥狗”非遗工坊将继续秉承“传承、创新、发展”的理念,不断丰富泥泥狗的制作技艺,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品。同时,工坊还将加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,让泥泥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周口新闻网,周口新闻,最新周口消息,周口民生新闻,周口人点新闻